金融科技到底改变银行、保险业、汽车金融等机构哪些方面?
2018-10-22 16:53:15
[导读]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科技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这个转型过程,既是一个新竞争者进入、现有行业格局遭到挑战到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全面合作的过程,也是金融科技全面应用到中后台产品设计、风控、合规等领域的过程。
我国金融服务业在科技助力下,从1.0时代的“信息科技+金融”、2.0时代的“互联网+金融”逐步向3.0的“智能金融”转型,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普华永道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科技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这个转型过程,既是一个新竞争者进入、现有行业格局遭到挑战到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全面合作的过程,也是金融科技全面应用到中后台产品设计、风控、合规等领域的过程。
据了解,此次调查是普华永道第二次在我国进行金融科技业态的调查,共收回了135份有效的反馈,其中总受访者在传统金融机构行业分布包含了银行及资本市场、保险、资产和财富管理以及其他,分别占比为30%、44%、9%和17%。
调查传统金融机构从业者,金融科技改变了什么?55%的受访者会认为提升了运营效率,50%受访者则认为客户体验有所提升,49%受访者则对其施加在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影响力抱有极大兴趣,值得思考的是,这三项最受关注的选项也是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转型和精细化管理重点发力的方向。
《报告》认为,传统金融机构已经越来越重视金融科技的研发应用,且不甘于单纯依赖专业金融科技公司能力,而更加重视自主研发和实践能力。
银行业:更关注应用成果
根据《报告》显示,当前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主要侧重于通过金融科技公司促进自身的科技能力建设,实质上仍然是较为间接的合作方式。
例如在2017年,四大国有大型银行分别牵手互联网巨头,在合作层面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在应用成果,如反欺诈、加密、风险控制等领域的合作最多。根据调查显示,获得金融科技技术和能力的转移、获得外部大数据以开发相关应用也是二者合作较频繁的方面,分别占55%和38%,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开发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和应用也是银行业感兴趣的领域。
《报告》认为,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的合作领域和方式比较符合商业银行的科技能力现状,以及严控风险的金融监管环境,但有可能放慢金融科技的应用进程。
《报告》建议,中小银行在能够掌控金融科技合作手段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更直接的合作模式,实现快速突破。目前来看,在未来1-3年,银行业普遍希望与金融科技公司在现有领域持续开展更多合作,但目前在获客、开展信贷业务合作、合资提供金融服务或对金融科技公司投资等更为直接和激进的合作方式上,商业银行仍然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保险业:更为侧重风控和管理
当前,保险业集中度较高,并且相对于商业银行盈利空间有限。寿险公司仍然在追求较高的业务增长,财险公司有较大的盈利压力。随着保险业务量的持续增长,但前端销售和中后台运营过于依赖人力,如果不能扭转成本较高的情况,会承载较大压力。
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报告》显示,保险公司对金融科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超过半数的企业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了自动化、智能化、移动化运营的合作,这是目前保险业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最多的领域,占62%;此外,营销和销售、理赔反欺诈及业务渗漏管理、风险需求识别及产品研发,支持精准、个性化定价等也是目前双方合作较多的领域。
汽车金融金融科技又能改变哪些方面呢?
仁润科技吴健认为:首先,“金融行业的本质是风控,是信用,是经营风险。”在风控环节薄弱的汽车金融领域,存在着反欺诈难,防止一车多抵、一车多贷、一人多贷难等痛点;其次,在国内征信体系缺位、征信数据缺失的当下,风控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传统汽车经销商仍缺少形成系统、高效的解决方案。
经过车贷业务的多年锤炼,仁润科技已在资金端和资产端业务有着深厚的行业知识和人才储备,对汽车金融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也会重点在汽车金融领域对行业企业进行“金融科技赋能”,助汽车金融企业轻松的插上金融科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