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现金贷暗藏三大风险:坏账风险、风控风险、监管风险

2017-10-11 09:32:46

[导读] 现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方式是一种运动式的,是一种存量管理的方式,在紧急时刻,本着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理的思路,也可以采取先清理存量,再谋求发展的思路。


     现金贷的高利润引来一众追逐暴利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至少有上千家平台涉足现金贷业务
在分析人士看来,暴利下的现金贷暗藏三大风险:坏账风险、风控风险以及监管风险。


    坏账风险:诱发社会暴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不少平台把利息成本放低来规避监管,再收取各种费用,实际利率已突破监管红线。他指出,现金贷业务金额小、周期短,会造成借款人对利息的敏感度降低,给很多现金贷平台创造了高利润的空间。
而高利率也引来高坏账以及暴力催收等问题。据一位网贷行业高管介绍,目前国内现金贷平台的坏账率在30%左右,有一些做得还不错的平台应该也在15%左右。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美国现金贷业务的坏账率在20%左右,而国内小额现金贷坏账率最高能到50%。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利率过高,同时金额超过借款人的承受范围,会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的风险。特别是如果对高利率不充分提示,甚至误导借款人,偿还风险会加剧。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也表示,借款高利率的风险在于加重了借款人的负担,自奴隶社会起的历朝历代都对利率上限有规定。由于高利导致借款人难以承受,而出借方在收不回借款时往往通过法律以外的途径私下解决,从而诱发社会暴力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风控风险:成校园贷温床


   事实上,随着媒体不断曝出
“嗜血现金贷”、“高利贷”、“暴力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监管套利”等负面新闻,现金贷俨然又成了另外一个校园贷。在分析人士看来,由于校园贷和现金贷存在很多重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得上是校园贷在社会上的延续和扩展。监管已经叫停了网贷平台的校园贷业务,但还有一些平台在做校园贷业务,在资质审核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百程指出,目前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文件规范校园贷,网贷借贷平台不可开展校园贷业务。学生属于弱势群体,本身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社会经验、财经知识比较匮乏,在借贷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理性借贷、无力偿还的风险,从而导致恶性事件发生。加之不良现金贷平台的误导、超高利率以及暴力催收,会进一步加剧这种风险。
在尹振涛看来,校园贷存在需求,在前门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要想关住后门还是存在难度的。对于违规校园贷业务必须加强监管,采取严厉的措施,进行罚款,提高平台突破监管的成本才可以。


   监管风险:或出台整治新规


   预期年化利率过高、野蛮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行业乱象使得现金贷已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而有分析人士表示,政策风险也是现金贷平台必须正视的问题。
事实上,近来,现金贷的风险已不断走高。凭安信用现金贷行业风险指数显示,进入6月以来,现金贷行业风险进入上涨区间,并在6月、7月、8月持续维持高位,其中峰值数据达到近350%。,即在15天之内借贷人在各现金贷平台(仅指与凭安征信合作的这100多家现金贷平台)的重复申请率达到近35%,在被查询的借贷申请人中,每100人中就有35人同时在2家或2家以上的现金贷平台申请了借款。


  现金贷风险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今年
4月,银监会开展的互联网金融整治中,首次提出清理整顿现金贷业务,要求相关平台严守年化36%贷款利率红线。随着争议不断,监管趋严,目前现金贷业务规模有所放缓,开始出现分化:部分平台转型或者退出,不过,也有相当部分平台正处在收割利润阶段,并加大业务拓展力度。
有分析人士表示,不断进入的新平台使得这个行业的坏账、违约、逾期等许多风险尚未暴露,而一旦出路被切断,整个行业无法再用借新还旧的方式持续下去,就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近日,市场频传现金贷将纳入互金风险专项整治范畴的消息,更传出不日将出台整治新规的说法。


   尹振涛指出,现金贷业务是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现实需求的。不建议采取一刀切的监管举措,如果一刀切的话,这类业务会转向线下进行,风险也是非常巨大的。
“现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方式是一种运动式的,是一种存量管理的方式,在紧急时刻,本着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理的思路,也可以采取先清理存量,再谋求发展的思路。”尹振涛进一步补充。
来源:北京商报

相关推荐

<<返回全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