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失控?监管重拳已在路上
2017-10-12 09:45:18
[导读] 与前几年的P2P行业类似,现金贷正在成为资本热捧的对象之一,参与现金贷的玩家正在不断涌现。
狭义的现金贷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小额现金贷款,广义的现金贷可以包括任何以小额现金和存款为标的进行借贷的行为,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无场景的信用贷款。现金贷具有金额小、期限短、频率高、利率高、没有明确用途等特点。因此,与前几年的P2P行业类似,现金贷正在成为资本热捧的对象之一,参与现金贷的玩家正在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是“嗜血现金贷”、“变相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负面新闻屡见报端。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活跃的现金贷客户数量在1000万-1500万,由于借款额度超低,多数都是刚踏入社会的低薪阶层,而他们往往也是金融知识缺乏的群体,对于现金贷平台的各种套路完全没有识别能力,很容易深陷其中。监管重拳已“在路上”在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看来,不管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金融消费权益,还是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针对现金贷业务的监管机制都亟待完善。因为只有在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的法律地位之下,失控的现金贷才能真正回归正途。
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已经“在路上”。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公开表示,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和欺诈行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在此之前,银监会就明确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随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地也连续发文整顿“现金贷”业务。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建议实施有效监管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立法,比如明确监管部门,可以借鉴P2P监管方式,由银监会与地方金融办实施机构监管和行为监管双条线;建立准入制度,确立行业从业者的合法地位;建立简明有力的执法机制。当前,现金贷主要通过互联网发放,执法手段也应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实现高效监管等。另一方面,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比如加大力度建设基础征信体系,加强征信资源共享,帮助现金贷平台有效实现反欺诈、多头贷款识别和信用不良用户的识别,提升行业整体风险控制水平;建设行业自律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增强信息透明度,有力减少对消费者的欺瞒、不正当诱导行为;加强消费者金融知识教育和信用意识教育,让借款人了解借贷行为的责任与风险等。
大成律师事务所肖飒认为,如果通过非金融机构或非放贷机构进行融资,采取网贷等民间借贷方式,则利率上限问题很难解决。“我个人认为,现金贷未来可能会参考‘校园贷’的监管思路,由持牌机构作为主力进行金融服务,非持牌机构可以提供技术或导流等服务。”(来源:中国证券报)